导师风范——李月丛教授

发布时间:2022-02-25   浏览次数:0

“导师风范”之资环篇

“巾帼强人”----李月丛教授

李月丛,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生态系统演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库成员、河北省科技奖评审专家库成员、河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PAGES Landcover6k计划成员。

教书育人的“博学严师”

李月丛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孢粉学、环境考古学、生物地理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她重视教学、乐于教学,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实验》、《全球变化》、《第四纪环境学》、《孢粉分析》等课程,教学中不拘泥于课本,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最新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科研问题;她身先士卒、要求严格,带领学生跑野外找标本,实验分析一丝不苟,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三类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参加2-3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并提交大会报告或展板。截至目前,李月丛教授已培养博士生4 名(含1名国际留学生)、硕士生近 20 名,其中3篇论文入选“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近五年来5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李月丛教授还十分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她先后指导学生获批省级大学生科创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3项、校级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2项。

科学研究的“巾帼强人”

李月丛教授倾心教学的同时专注科学研究。她致力于中国北方地区晚新生代以来多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的环境变化特征、规律和驱动机制研究通过孢粉等环境代用指标,探索过去全球气候和植被的变化规律,以更好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服务。重点开展花粉现代过程、第四纪古植被和古气候的定量重建、泥河湾盆不同时期人地关系和地貌演变特征等研究工作,以期为评估全球温度变化及对我国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寻找和提供“地质相似型”参照。近年来,已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Journal of Climat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Holocene》《Atmospheric Environment》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Review of Palynology and Paleobotan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文章20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专项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专项基金1项,中加、中瑞合作研究项目各1项,其科研成果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团队建设的“先锋旗手”

李月丛教授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由著名孢粉学家许清海教授和李月丛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花粉与植被气候定量关系、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环境演变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现已成为国内全球变化及环境演变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李月丛教授及其团队参与建设的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地理实验室,为学院师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平台。

“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育人,快快乐乐生活”是李月丛教授的座右铭。宽广的学术视野、严谨的科研精神、求实的工作态度、温雅的人格魅力一直引领青年师生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Baidu
sogou